看吉他谱网

凤阳花鼓简谱 从民间走向世界的歌曲

2022-09-30 3507

凤阳花鼓-吴琼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咙咚呛咙咚呛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咙咚呛咙咚呛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咙咚呛咙咚呛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咚咙咚呛咚咙咚呛咙咚呛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单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啊咿呀哎呦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飘一飘

得儿飘飘飘一飘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单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啊咿呀哎呦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飘一飘

得儿飘飘飘一飘

  《凤阳花鼓》这首童谣来自于民间小调,最早是由邓丽君于1967年翻唱了这首歌曲,刚好当时正值流行歌曲在台湾萌芽时期,因此这首歌曲也被广泛流传。

  歌曲自然朴实,旋律优美流畅,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民歌曲调,便于传播,歌词唯美,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传播力。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府。由于凤阳府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府。

又因明清两代,由于凤阳府(今皖北地区)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明末流传范围继续扩大,表演盛况空前。清末,凤阳花鼓流传更广,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带活动。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口唱小调,花鼓小锣作为伴奏乐器穿插期间。演唱的曲目多为当时的“时调”,主要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孟姜女》等。

20世纪50年代初,新文艺工作者对凤阳花鼓加以改革,增加采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剔除了小锣,专用小鼓伴奏演唱,花鼓小巧玲珑,鼓面直径三寸左右;鼓条为两根一点五尺左右的细竹根。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

  凤阳花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清人赵翼《陔余丛考》中《凤阳乞者》条写道:“江南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间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另有一首流传深广的是“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

  凤阳花鼓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承断层,面临失传的危险。目前,原生态的凤阳花鼓已经趋于衰亡,其中蕴涵的丰富艺术资源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份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需要保护。

  为抢救性保护这一艺术瑰宝,凤阳当地政府实施了凤阳花鼓艺术保护工程,成立了凤阳花鼓研究会和凤阳花鼓乡艺术团,组建凤阳花鼓艺术学校,筹建凤阳花鼓艺术博物馆,组织凤阳花鼓民间艺人及其专业创作艺术家对花鼓进行深度研究、搜集和整理。

  2006年,凤阳花鼓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凤阳县被安徽省文化厅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省级传习基地。同年,凤阳花鼓经文化部批准永久性入驻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邓丽君(840) 凤阳花鼓(4)


相关曲谱推荐

最新简谱更新